我国粮食全产业链减损可节粮上千亿斤
ze: 14px; line-height: 28px;">
光明日报北京5月21日电(记者杨舒)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于21日在京联合发布《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》和《2023全球粮食政策报告》。国粮其中,食全损可上千《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》显示,产业到2035年,链减若我国粮食收获、节粮储藏、亿斤加工和消费环节损失率分别减少1至3个百分点,国粮实现三大主粮损失率减少40%,食全损可上千可降低三大主粮损失约1100亿斤,产业相当于粮食减损再造一个千亿斤增产行动。链减
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介绍,节粮当前中国三大主粮全产业链浪费和损失严重。亿斤报告测算显示,国粮稻谷、食全损可上千小麦和玉米的产业全产业链损失率分别为26.2%、16.7%和18.1%,约占三大主粮总产量的 20.7%。其中,收获、储藏、加工和消费环节损失率较高。以水稻为例,由于我国稻米行业过度加工较为严重,水稻在加工环节损耗最多,损耗率高达10.95%。2020 年,我国大米加工业的平均出米率为64.5%,而日本等加工技术先进国家的出米率水平一般为70%左右。因此,亟待加强粮食减损技术支撑。
报告模拟结果表明,到2035年,若通过科技进步、农技推广、全民节粮减损行动等措施,实现三大主粮损失率在当前基础上降低40%,我国可实现粮食损失减少约1100亿斤,口粮完全自给,玉米自给率提高至96.8%,相当于粮食减损再造千亿斤增产行动。从实现千亿斤粮食减损路径来看,到2035年,若实现粮食收获、储藏、加工和消费环节损失率分别减少1至3个百分点,收获环节可通过“低损优良品种+高质量农机+熟练农机手+适时收获”减损159亿斤,储藏环节可通过“及时干燥+先进储粮器具+科学储粮方法+降低储粮成本”减损446亿斤,加工环节可通过“推动全谷物加工+适度加工”减损260亿斤,消费环节可通过“培养消费者减损观念+实施餐饮环节减损奖惩措施”减损213亿斤,实现粮食损失降低1078亿斤。
据了解,今年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第6次发布《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》。通过深入探讨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新形势、新问题和新挑战,定量评估模拟农业政策变化和外界冲击对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影响,为研判未来农业产业发展趋势、完善农业产业发展制度安排与宏观调控提供重要决策参考。
-
上一篇
-
下一篇
- 最近发表
- 关键词管理Keywords
-
- 随机阅读
-
- 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降至3.95%
- 上半年铁路主要客运、货运指标稳居世界首位
- 冷链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%
- 全国秋粮收购超1.7亿吨
- 安徽推出12条 春季赏花线路
- 5G赋能实体经济作用凸显
- 前7个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4102亿元
- 前4个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长18.7%
- 2023年央企实现营收39.8万亿元
- 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
- 2023年中国商贸物流总额超126万亿元
- 央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
- 铁路暑运已发送旅客4.23亿人次
- 前5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延续增长态势
- 上月我国物流业景气指数53.3%
- 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超万亿元
- 央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
-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做好今年普惠信贷工作
- 今年前7月完成水利建设投资6894亿元
-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.7亿元
- 搜索
-